社会文化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社会文化>社会活动

南宁横县百合葛麻村十六炮 炸响的骆越文化图腾

发布时间:2019-02-15点击:

分享到:




 历史上秦与百越总共发生了三次被称为“秦始皇三征岭南”的战争,随后的汉、宋等朝代岭南又曾发生过多次大的战争。所以火药作为一种战争工具,很早就从中原流传到了百越之地,广西也就因此有了流传千年的鞭炮故事。


         昆仑关一带民间传说,宋朝的皇祐年间(公元1052年)宋皇朝为了征伐侬智高,令狄青大军直赴广西征剿。但狄军征战到的昆仑关时,由于关隘险要和侬军的死守,狄军屦攻不克。正值农历元宵节时,狄青便下令驻扎在宾州城的兵士大闹元宵之夜,以麻痹侬智高。狄军多为中原人,擅长舞龙、杂耍等多种技艺,他们以稻草扎成龙,以火烧竹子既当照明,又把竹子燃烧爆裂后发出的响声当作“炮竹”而狂舞龙。侬智高获悉,放松了戒备,狄青趁机连夜出击,攻克昆仑关——这就是宾阳炮龙节的由来。

         而横县百合葛麻村十六炮会,则是横县民众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举办的一项大型群众性习俗活动,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。十六炮会虽没有宾阳炮龙节那么响亮的缘由,但十六炮会表演套路丰富,很好地诠释了广西横县一带汉族、壮族千年文化融合共生的这项民间节庆活动。

        炮会的形式:

        炮会的形式分走龙放炮和不走龙放炮两种。

        一、走龙炮会:

        走龙放炮在正月十六日早上8点钟开始的,在走龙前2-3天,村中各房姓要各自准备好本姓的狮队,每个狮队备齐2-3套人马。龙队也同时准备好龙2只,队员也有2-3批,龙由全村人集体制作,并共同负责舞龙。

        走龙炮会开始前要先做好接龙福仪式,由龙狮队、炮仗队、乐器队、道教人士等组成龙福队伍,在众道士的带领下,按龙队→狮队→炮仗队→其他队的顺序静悄悄地由村背后的田垌小路向接龙福地点出发,一路上人员及所携带的各类器具等一律不得响动。

        在接近接龙福地点(即龙山山脚下)时,先由道士们沿着山之龙脊上到龙福点做仪式。做完仪式后山脚下大小锣鼓、喇叭等一并响起,龙狮一同舞动,炮仗队则开始燃放早已准备好的地冲炮,炮响之后各队人员便按次序上到接龙点。

        一般龙福仪式地点的五至六个,主要以较高的山岭为主。一路上接福队伍必须沿着龙脊的地形走,不论龙脊的地形高低,地势险要曲折,一律不得绕路或抄近道、便道走。

        最后一个接福仪式做完后队伍沿下山路狂奔而下,各队中途还是得停歇,且边跑边放鞭炮,一直跑至村口的龙村下。然后缓慢地走进村。接龙福队伍先到位于村口的社公进行拜祭,拜水井。

        村拜仪式结束后,开始入户进行拜送龙福,先拜姓氏祠堂,再逐户递拜,每到一户,该户人家便点香上堂,燃放鞭炮以接龙福。在进户过程中,如遇上社公和祠堂,不论姓氏也一同拜祭。

        礼拜送福当天,全村炮声隆隆,锣鼓、喇叭响个不停。晚上全村齐聚一堂,畅饮同贺,互祝平安吉祥。

        二、不走龙放炮

        不走龙放炮形式的炮会,又称广场炮会,是为纪念观音灭妖抚龙的炮会。一年一度广场炮会就是地村里广场放炮,其程序与走龙放炮有所不同。广场放炮从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,龙、狮先迎送龙福入各家各户,拜完本房后,可以各房相互拜,时间不限,只要在正月十五拜完就可以了。与此同时,开展各项文体活动,庆祝炮会佳节。

        到了正月十六,即炮会正式开始前,通常是装整好炮场,中午12时花炮队伍龙狮游全村,祭拜社庙,队伍游一圈,以便游人观赏,随之龙狮闹场,文艺演出,武术表演活动同时进行,到了下午3点钟,放炮开始,历时一个小时。在放炮的同时,龙狮共舞、锣鼓喧天,爆竹齐鸣,特别放到地冲炮,醒狮执福,庆典达到高潮。

        每年的正月十六,横县百合镇葛麻村都会举行十六炮会,迎接龙福、送福入户。据了解,该活动2010年5月31日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葛麻村随之成为了横县炮会传承基地。


返回顶部